PVC之所以能被廣泛地應用于建材行業,有兩點很重要的原因:一是PVC獨特的性能(防雨,耐火,抗靜電,易成型),二是PVC低投入高產量的特點。那么,PVC為什么能具有上述兩大優勢呢?讓我們從其生產工藝上來找答案吧。
PVC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,普通的生產線一般由滾壓機、印刷機、背涂機和切割機組成,主要是通過滾壓機的直動攪拌,滾軸旋轉以及高溫滾壓生產出厚度僅為0.3 mm至0.7mm的薄膜,生產的同時并且通過印刷機在膜的正面印上花色,通過背涂機在膜的背面附上一層背涂。可不要小看這層背涂,它是PVC膜優質性能的 一個重要保證。背涂由特殊材料組成,是一種高能親和劑,正是由于這層背涂,PVC薄膜才能緊緊地和中密板或其它板材融合在一起,十年甚至十五年不開膠。而普通貼面膜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解決膜的脫落問題。由于整套生 產過程都是在高溫下(滾壓機內溫度達到220度)進行的,這就使PVC膜具有高抗光性和耐火性,保證PVC膜的高質量。當然,這對生產機器的要求很高,通 常一套生產線的生產設備造價約為3千9百萬馬克,折合人民幣約1.6億元。但另一方面,PVC膜的生產工藝卻相當簡單,機器產量也很大,所以全面地 看,PVC實際是一種低投入、高產量的產品。
膜壓工藝:
操作規程
一、膜壓膠的使用要求
膜壓膠是雙組分膠,活化溫度為60 ℃左右。貯存環境溫度須在5℃-30℃,5℃以下會引起絮結。膠桶不應直接放置于地面上,應放置在木質的托架上,尤其是在冬季。膜壓膠的有效期在不拆原包裝狀態,自出廠之日起為6個月。
膜壓膠配制比例主劑:固化劑=20:1,主劑與固化劑混合時,應使主劑保持在攪拌狀態下,固化劑慢慢加入并攪拌至少3分鐘以上。每次配制的膠量應保證在4小時內用完。兌膠后膠桶應蓋嚴。
二、噴膠工藝要求
噴膠順序為端面→正面線型→正面+線型→端面,其平面部分,噴涂一遍即可;端面和平面線型處則需噴兩遍。
主劑與固化劑混合后的活性時間為4-6小時,已噴膠的工件應在4小時內加工完畢以獲得最好的膠合效果。否則因膠發生交聯反應而需升高活化溫度,盡管從外觀上看膠合效果良好,但耐溫性能已經明顯降低,若二次噴膠會在PVC表面顯現膠痕。
噴膠后表面發白且干燥,手觸不粘手或干燥后有明顯的膠膜光澤干燥時間為30-50分鐘(取決于環境的溫度、濕度和噴膠質量)。
常用風扇距工件1.5-2.0米對準工件把潮濕空氣吹走,以避免因工件濕度大而產生PVC鼓泡。
在冬季,為了提高工件的溫度,可以用小的保溫房把工件加熱至20-25℃的條件下(禁止溫度超過35℃,否則工件會產生變形)。噴膠應在不低于16℃的環境下在水簾機上進行。
噴膠操作者應戴口罩,以保護操作者的身體健康。
三、膜壓機硅膠膜的使用
根據工件線型的特點(如圓弧值、棱角、線型的寬度和深度等)選擇不同厚度硅膠膜。
硅膠膜由于經常被加熱和拉伸,其下垂度會增大,應根據硅膠膜的下垂程度及時進行安裝,減小下垂度。
為了延長硅膠膜的使用壽命,防止工件產生質量問題,應定期調換硅膠膜使用方向,如前端變后端、左端變右端。
若硅膠膜的角部產生孔洞或短小的裂口,可用硅膠和補膜機進行修補。修補時上面用平整的重物壓實,干燥24小時后,修補處用240#的砂紙砂平即可正常使用。
四、工藝參數的設定
膜壓工件間距:寬度小于100mm的窄長工件,工件間距不小于80mm;寬度大于100mm的工件,工件間距不小于60mm;工件與工作臺邊框的間距不小于80mm。橫縱向的間距應在一條直線上,以減少空氣流動的阻力。
工件墊板:墊板的寬度和長度均應比工件的寬度和長度小6-10mm,墊板的上表面四周的棱角應倒半徑3mm-5mm 的圓角或倒3×45℃角,以保證PVC與工件間的空氣被徹底抽凈,達到PVC牢固地膠合到工件邊緣的效果。墊板的厚度應為工件厚度的3/4左右,是保證 PVC不被拉白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設定溫度:根據PVC的不同,設定溫度應在130℃-160℃之間,普通PVC(相對于高光PVC)的溫度應高一些,高光PVC應低一些(避免因溫度過高而失光)。
設定時間:預熱時間應30s-50s之間(PVC顏色的不同,預熱時間也應不同,淺色的應適當加長,深色的應適當縮 短;厚PVC應適當加長,薄PVC應適當縮短),抽真空時間應為8s左右,加壓時間應為預熱時間加上10-20s左右。達到設定壓力的時間不宜過長,應為 5s左右,以保證工件端面達到活化溫度之上時的PVC與基材迅速粘牢且不過度不拉伸工件上的PVC。
設定壓力:設定正壓為3.8bar-4.2bar,負壓為0.7bar-0.8bar,即正壓+負壓=4.5bar-5.0bar左右。
對于過厚的工件、高光PVC及厚度小于0.3mm薄PVC時應適當降低設定溫度,適當增加預熱時間,并增加工作臺整個底板的高度,縮短工件與加熱板的距離,以減輕或避免PVC變色問題。
壓薄木(木皮)時,用乳白乳膠類膠粘劑,木皮的溫度應不低于105℃;壓力越大越好,但達到設定壓力的時間要長,即慢速加壓。
五、修邊要求
壓機加工完畢的工件,放置20分鐘(保證膠的初期固化)后方可進行修邊。
修邊后用專用工具刮棱角或用120#-180#的砂紙倒棱,使PVC低于工件表面。并用酒精等稀料把背面的膠痕清理干凈。修邊時檢查質量,能修理的就地修理,不能修理的要挑選出來另行處理。
膜壓后的工件要面對面、背靠背放置于平整的料架上。50塊一垛,重物壓于上面,防止工件變形,陳放時間不應少于24小時。膜壓工件達到中期固化的時間為24小時,完全固化需要7天,所以包裝前要確保工件陳放24小時以上。
六、膜壓工件耐溫試驗
通過耐溫試驗可檢驗膜壓工件的耐溫性能。耐溫試驗先要采集試件的有關參數,如環境參數、工藝參數、膠種(包括活化溫度、出廠日期、噴膠遍數)、PVC參數(厚度、背膠、廠家等)、加工時間、陳放時間等。
在恒溫箱內進行耐溫試驗,測驗的溫度分別為40℃、50℃、60℃、65℃、70℃、75℃、80℃。從低向高在每 個溫度點放置1小時,然后檢查試件的表面和邊緣的PVC是否剝離或開邊,若低一級的溫度未發生剝離或開邊,而當上升一級溫度剝離或開邊了,則試驗樣件的耐溫為低一級的溫度。某試件在40℃時試驗1小時PVC未剝離或開邊,50℃時試驗1小時PVC剝離或開邊了,則試驗樣件的耐溫為40℃。
七、常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
1、皺褶
(1)窄長工件的間距過小;(2)墊板的上表面四周的棱角未倒角;(3)工件橫縱向的間距未在一條直線上,增加了空氣流動的阻力;(4)設定的溫度過高;(5)達到設定壓力的時間過長。
2、 拉白
(1)設定的溫度過高;(2)達到設定壓力的時間過長;(3)線型不合適。
邊緣未粘牢:
(1)膠的質量不好;(2)膠的活化溫度過高;(3)設備的溫度達不到工件邊緣要求的活化溫度;(4)工件墊板不合適;(5)PVC背膠性能不好或無背膠;(6)膠已過期或貯存不符和要求;(7)漏噴膠或噴膠方法不當。
出現質量問題時,應針對上述原因逐項調整工藝或參數并做好記錄,切忌同時調整多項工藝參數或工藝,否則產生質量問題的真正原因便難以識別,同時也難以制定和調整生產環境的工藝標準提供客觀依據。